
5月24日-25日,第一届新型太阳能电池暨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学术研讨会在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顺利召开。受会议组委会邀请,我校副院长郑直教授带领微纳米材料研究所老师贾会敏、雷岩和何伟伟博士以及研究生程佳美、贺盈盈参加了本次会议。近年,以钙钛矿电池为代表的新型太阳能电池研究引起广泛关注。本次会议全面展示了中国科研工作者在新型太阳能电池,尤其是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研究领域所取得的最新进展及成果。来自全国两岸三地约500名专家、学者和研究生参加了本次会议。在仔细聆听大会报告、与参会代表热烈讨论并且结合自己对该研究方向的反思后,我校参会师生深刻领会到这一当前最热门研究领域所面临的一系列科学问题。在餐桌上,在宾馆中,在郑直教授的推动下,他们利用可能的讨论机会积极思考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备受关注的原因、剖析这一现象给我们当前研究方向所带来的各种机遇,并为未来一段时间内研究计划的拟定列出了诸多设想。

5月26日下午,受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吴晓春研究员邀请,郑直教授一行6人参观了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纳米标准与检测实验室。在纳米中心科研楼4层会议室,郑直教授为纳米中心的师生们做了一场精彩的学术报告,报告题目为“Chemistry on metal surface——Constructing semiconductor thin films with ordered nanostructures based on elemental direct reaction for hybrid thin film solar cells”。郑直教授以元素直接反应技术为主线对其研究团队在半导体微纳米结构的制备、性能调控和无机/有机杂化薄膜太阳能电池器件等方面取得的系列重要研究成果进行详细介绍。报告现场气氛活跃,报告中,纳米中心的老师和同学们就自己感兴趣的一些科学问题不时举手提问。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周二军研究员对郑直教授工作尤为感兴趣,周二军研究员在有机聚合物的合成及有机光电器件领域曾取得一系列重要学术成果。双方深入讨论后,一致认为彼此优势互补,希望双方合作能在有机/无机杂化太阳能电池领域取得突破。
随后,郑直教授一行来到了中国人民大学,受到理学院化学系林隽教授和张建平教授的热情接待。在功能分子与材料动态结构研究中心,参观了张建平教授建立的国际一流时间分辨光谱大型技术平台。针对超快激光光谱技术在光电器件中电荷产生和转移的快速动力学的研究,郑直教授一行与张建平教授进行深入交流。
27日上午,郑直教授一行乘上开往许昌的火车。访问结束,但交流未止。列车缓缓离站,程佳美一句:”这次会议教会了我很多…”。4个小时的愉快讨论又在车厢里展开了。郑直教授向大伙分享了他昨晚草拟的7个研究思路,个个巧思妙想。不知谁的一句:“我们今天的讨论中,至少又诞生了30篇高级SCI论文啊”引来了大伙的阵阵笑声。不知不觉间,列车到达许昌。39度的高温,艳阳高照,如此“热烈的太阳”似乎在预示着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