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生王海磊同学参与的研究工作在CrystEngComm上发表



2012年08月15日 22:12  点击:[]

 

 

 

染料废水,占据了工业废水中十分之一的含量,由于其中所含有的许多剧毒物质,也成为人们急需处理的物质之一。为了降解染料废水中的有毒物质,人们已经发展出来了许多种不同的方法,例如氧化法,吸附法,电化学法以及光化学降解法去实现染料废水的降解。然而,其中很多的方法要不就是缺乏降解染料废水的高效性,要不则是由于其巨大的成本问题而得不到广泛使用。不过,以过渡金属硫化物或氧化物为反应催化剂,催化双氧水使其具有超强的氧化性从而降解有机污染物的这种方法,已被人们证明可以将染料废水中的大多数大分子基团降解为CO2和H2O等无毒性的小分子。虽然这种方法比较简单易行并且经济实用,不过由于一般的过渡金属硫化物或氧化物都是粉末状态,因此在反应的过程中,这些粉末极难回收从而重复利用。所以,如何寻找出一种新的能够重复加以利用的催化剂,是人们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

据我们所知,具有三维贯穿网络结构的介孔材料,在催化领域内得到了很广泛的应用。因此,我们以具有三维分层结构的CuS微纳米材料,作为在室温、无需光照条件下降解染料废水的催化剂。到目前为止,分层结构由于其在许多工业应用中的潜在应用,得到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我们合成出具有三维网络结构的泡沫铜作为反应前驱物,合成出了一系列具有不同形貌的具有三维分层次结构的硫化铜。此结构最大的新颖之处在于三维分层结构的硫族铜化合物都是原位生长在三维网状结构的泡沫铜上的,可以用来作为催化降解染料废水的可循环性催化剂。这部分研究工作发表在CrystEngComm.2012,In Press, DOI: 10.1039/C2CE0018K

附全文链接:http://pubs.rsc.org/en/content/articlelanding/2012/ce/c2ce00018k

王海磊同学,1988年出生,食品学院2009级本科生。2010年9月起跟随米立伟博士从事微纳米材料的合成与性能研究,在CystEngComm和Materials Letters等杂志上发表被SCI收录论文2篇,参与申请国际发明专利2项,先后获得豫辰实验创新大赛二等奖、许昌学院第六届课外学术作品竞赛一等奖和河南省第九届大学生课外学术作品二等奖。

 

上一条:何伟伟博士、贾会敏老师指导的本科生李笑笑的研究在英国皇家化学会杂志《Nanoscale》上发表 下一条:研究所举办2012年硕士研究生预答辩报告会

关闭



表面微纳米研究所

地址:河南省许昌市八一路88号许昌学院表面微纳米材料研究所       

邮编:461000

电话:0374-2968 783